共产氨基酸
2020年12月29日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尽管乡村田野里还弥漫着阵阵寒意,许昌市纪委派驻范湖乡西于村第一书记许付民就开始在位于西于村东头“赤松茸”塑料大棚里,查温度,看湿度,俯下身子揭开地膜观察出菇情况,不一会儿,宽广的额头上渗出滴滴汗水,鞋上也沾满泥土,看到自己精心管理的“培养基”里拱出一颗颗白色的嫩芽,他黝黑的脸上乐开了花。
许付民驻村伊始,就深入调查研究,牢牢牵住了村里“软弱涣散”的“牛鼻子”,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短短半年时间,使昔日的“老大难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在一无资源,二无优势,习惯传统种植的平原乡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50”“60”人员,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着实让许付民书记费尽了脑筋。为此,他走访民情民意,寻求现有条件下提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好路子;到许昌市拜访农科所专家,化验土壤土质,气候条件;到宝丰,鲁山农业种植公司学习取经,经综合考察评估,当地的自然环境可以满足高效农业项目“赤松茸”生长所需要的一切条件。
发展产业,最关键的是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无资金是无源之水,没技术是无本之木。他经慎重考察对比,与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商讨签订基料、菌种和技术保障,在村集体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向上级申请争取第一书记专项资金投资,成为西于村食用菌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时不待我,说干就干。经过协商,许付民租用本村村民闲置多年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的两间塑料大棚。2020年9月30日晚,随着两大卡车培植赤松茸的木屑、谷壳、生石灰的到来,第一书记实验田正式启动。“许书记要种实验田”成了西于村群众茶余饭后谈论的头条话题,各种声音纷至沓来。
“就他,一个城里来的白面书生,能行?大棚菌类俺种半辈子地了都不敢碰,谁种谁赔。”村里几个种地能手轻蔑地说。
“哼,不务正业,净干面子工程。”抱着看热闹态度的群众说。
“许书记,这一年来,你在西于村也干了不少事,俺们群众心里都雪亮着,你还冒哪风险干啥?”好心党员群众劝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多月过去了,在许付民的精心管护下,大棚里种植的“赤松茸”菌种,一个个崭露头角,长势良好。渐渐地,村里群众由最初的猜疑观望,变成了信服。
52岁的村民徐改勤主动找到村里说:“许书记,你是个干实事的人,让俺也来你们这帮忙吧,我不要工资,就为了学习技术。”从此,大棚里多了个编外志愿者,随着她的加入,带动了村里更多的喜爱新型农业种植群众参观学习,并自发组建“西于村食用菌技术交流群”,学习食用菌种植在附近几个村热了起来。
“赤松茸属于新型菌菇,营养丰富,人体需要的18种氨基酸,它就占17种,投资少,我们截至目前投资不到8000元。产量高,亩产可达8000斤,经济效益显著,保底收购价每斤6元~8元,每亩地产值最高可达4万多元,最重要的是它属于林下经济,不占用农田,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四荒’地,消化农作物秸秆问题,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就业。”
冬季的暖阳照在充满希望的大棚,棚内的许付民俨然成了“土专家”,他说,赤松茸的采摘期与农忙时节错开,不耽误群众正常的农业生产,是一个带动群众致富的好项目。自己先尝试,积累经验,为西于村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食用菌种植能手,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就是一个驻村书记的正业,也是一名****的初心。
第一书记变身“土专家”-大河网吴堡:雪菊开出脱贫“致富花”
雪菊开出脱贫“致富花”。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通讯员 韦江江)近日,吴堡县近千亩雪菊迎来采摘期,村民们每隔一天,就会赶在鸡叫之前起床,迫不及待地奔赴金黄色的“花海”中,嗅着雪菊花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参加采摘雪菊花“大赛”。不到两个小时,一朵朵盛开的雪菊花就被眼疾手快的村民收入“囊中”,采摘雪菊花的丰收场面处处洋溢着村民增收致富的喜悦,不仅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拍照,更为全县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今早上刚摘的,麻烦你看一下。”“品质不错,你放上去称一下吧!”7月14日上午,杨家塬村民杨学文满怀期待地来到刘家塬头村新生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刚采摘的两筐雪菊花放到了电子秤上。
“一共7斤,每斤5元,合计35元。”合作社的员工一边说着,一边在本子上留下了姓名、****和斤数。杨学文把雪菊花交给合作社后,笑着说,“我家一共种了3亩,前几天摘了些留着自己泡茶喝,以后摘的都交给合作社。”
村民们正在采摘雪菊花。
为产业扶贫注入“新动能”
为帮助村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吴堡县于2017年在寇家塬镇刘家塬头村试种了1亩雪菊,共产成品雪菊花60斤,收集种子3斤多。由于雪菊花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人群具有特殊疗效,并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胃健脾、安神等功效。当年,每斤成品雪菊花在市场卖到了300元,种子每斤可卖5000元,年纯收入1.5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雪菊试种成功,给吴堡县产业扶贫注入了“新动能”。2018年,吴堡县利用84万元苏陕扶持资金在寇家塬镇刘家塬头村建成雪菊育苗、回收、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雪菊种植加工项目基地,把培育出来的雪菊苗无偿提供给村民,派专人免费对村民进行栽植技术指导与服务,并对村集体和贫困户栽植雪菊每亩给予500元补助。一年来,吴堡县先后动员刘家塬头村及周边东庄村、田家塬村、李家塬村等9个村486户贫困户栽植雪菊5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600元。
刘家塬头村党支部书记李雄飞负责吴堡县雪菊培育、收购、加工和包装等工作。他介绍说,2018年从各村集体及农户那以每斤50元至100元的价钱收购雪菊花4000余斤,帮助村集体和个人增收共计29万元。同时吸纳村民20多人从事雪菊花加工、包装等工作,其中贫困劳动力14人,年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
“产品的最终出路是品质和市场信誉。我一定会用心地为农户免费进行栽植技术指导与服务,引导大家科学种植、统一收购,通过加工、包装、拓宽销售渠道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农户从这个新型产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李雄飞信心满满地说。
雪菊开出脱贫“致富花”。
农民脱贫致富的好法宝
今年55岁的贫困户薛凤娥是刘家塬头村的一名贫困户。去年村里用60亩流转土地种植雪菊,她从事育苗、采摘和包装工作赚了1.5万元。每当谈起这份收入,她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这都多亏村里有个好产业,不用出远门就有活干,主要是还可以料理家务。”
在同一时间里,薛凤娥采摘雪菊花速度比其他村民都快,平均每小时可摘6斤,村里人都称她为采摘冠军。这份荣誉让薛凤娥感到十分自豪,勤劳致富的劲也更足了。村里有人打趣她,“要是种植规模再大些,每天早上摘上3小时就能挣90元,再加上每天包装雪菊花赚的100元,一天下来就有190元收入。你简直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现代‘蓝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村民们正在采摘雪菊花。
据了解,2019年吴堡县推广种植雪菊约1000亩,计划从各村集体合作社及农户家中收购雪菊花1万斤,预计帮助村民增收80万元,其中贫困户收入50万元。雪菊加工基地预计吸纳劳动力40人,实现人均年收入1万元。同时,县上还根据各村雪菊花的销售数量向村集体返回一定利润,实现村民二次“分红”。
吴堡:雪菊开出脱贫“致富花”
响应特种养殖转型政策号召:西南最大的豪猪养殖专合社转型为四川省最大的香猪养殖家庭农场
.
原西南最大的豪猪养殖大户、央视《每日农经》栏目多次报道的《千千豪猪拍摄基地》——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千千龙头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国家今年为防控疫情而进行特种养殖转型的政策号召,将原特种养殖豪猪成功转型为四川省最大的香猪养殖家庭农场。
****、养殖大户、今年32岁的余千平是1988年返乡创业青年,家住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方碑村,曾荣获内江市“返乡创业明星”、“农村家庭能人”示范户养殖能手、“农村家庭能人”讲师和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2019年2月1日,他作为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唯一一个代表在会上发言,向省委彭清华书记汇报。
余千平生在农村住在农村,喜欢农村生活,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他想,养殖转型,一定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和个人的经营场所来选择转型项目。于是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和多项目比对,他最后选择了有“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的“六最品质”的藏香猪和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的巴马香猪养殖。藏香猪和巴马小香猪抗病能力强、饲养管理简单、饲养成本低、劳动力低、场地建设成本低、产崽率高、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
因此,余千平今年4月投入70余万元将原来豪猪养殖场地改建和扩建为香猪养殖场地,创办了内江市中区千千种养殖家庭农场,由以前的特种养殖(豪猪)转型至规模化养殖一般家禽(广西巴马小香猪、西藏藏香猪)。
目前,千千种养殖家庭农场香猪存栏种猪近500头。家庭农场已经打造出香猪深加工品牌,既可线上买,也可现场宰杀,一般客户都主动到养殖基地来购买,购买的人群络绎不绝。平时,销售到农家乐、酒店、火锅店、火盆烧烤店、超市、专卖店,特别是一到节气上购买的人更多,一般来购买香猪的都要提前预定。商品香猪根本不够市场消耗,基本是足不出户都卖完了。
下一步,余千平打算让品牌知名化,针对香猪肉开发出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出来,如香猪肉干、香猪罐头、香猪卤肉、香猪腊肉、香猪鲜肉、香猪肉酱等,将产品销往省外、海外、港澳台、外贸。
2021年,余千平计划承包土地50亩进行生态养殖香猪,扩大存栏种猪到1500头,年出栏量20000头。计划以香猪养殖来带动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妇女、残疾人、村集体,农民家养香猪足不出户,他上门收购。他打算以销售反推来带动更多的村集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集体做订单式农业。
发表评论